发布日期:2025-08-08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大学生求学和生活的一个热门选择。武汉光谷地区也是中国人才聚集的重要区域之一,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此设立,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武汉市政府实施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推出多项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包括落户、住房、实习和创业支持等,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综上所述,武汉不仅在高等教育方面具有优势,还在就业、生活和文化体验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宜居宜学宜成长,更宜奋斗的环境。
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名师、劳模)百余人次。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平台迭代—校企矩阵—资质认证“三维发展体系,形成“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创新格局。牵头组建全国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大行业共同体,建成全国首个城市运营学院 (SMART平台共建)、湖北首家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澳华工匠学院等1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4个现场工程师学院,建成全国首家绿色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实训中心。湖北建设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学校紧密对接武汉都市圈产业、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武汉市“965”现代产业集群,主动对接行业转型升级,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重点发展绿色建材、现代智慧物流、数字创意、智慧市政、北斗及应用等关键产业链领域,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智慧城市管理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等新专业。构建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体、物流类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侧翼的“一主两翼”专业集群,重点打造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带动智慧市政、数字造价、智慧物流、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创意五个特色专业群达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已形成“2+5”专业群分级递进发展层级,实现专业群服务重大产业匹配度 100%。
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水平显著提升,绿化景观层次丰富。产教融合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确保学生“课上人人动手,课下自主训练”。
在湖北建院,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还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校还会经常邀请业界专家和学者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学校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理念,建立师生竞赛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赛教一体、赛改循环、分段推进”的比赛模式,师生在省级、国家级技能比赛中多次斩获佳绩,硕果累累,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2024年获省级以上奖项181项,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资源环境与安全赛道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获金奖。
学校构建了完善的资助体系。国家级资助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国家助学金、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直招士官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学校资助有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还可通过“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
学校与韩国建国大学合作举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学生在国内学制三年,期间所修专业及韩语课程学分与韩国建国大学实行学分互认。毕业后可选择到韩国建国大学继续深造,实现韩国 “3+1+2”专本研连读。此外,学校还与泰国洛坤技术学院共建 “黄鹤学院”海外分校,与多个国际院校开展学分互认、课程共建等项目。
学校通过“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全体学生,覆盖所有专业”的实践战略,探索出”一纳入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近几年在全国及全省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获奖共计40余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省级金奖8项,银奖9项,铜奖20项。
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心设立了30多个各类社团,涵盖专业学术类、文化艺术类及实践服务类。每年开展“新风杯”篮球赛、“城建杯”足球赛等多种文体活动,还有鲁班技能文化节、社团文化展示月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广阔平台。